新闻中心

    NEWS

  • 地址:北京省丰台市
  • 电话:+86-0000-00000
  • QQ:987654321
  • 邮箱:987654321@qq.com
  • 联系人:王小姐

从“海鸥”相机到数码单反 数万张照片拍出摄影师眼里的成都


时间:2019-05-13 09:23:12  来源:  作者:

5月10日,冷了多日的成都终于出太阳了,气温开始回暖。封面新闻记者来到长庆东一路摄影师张西南家,一进张家首先映入眼帘是客厅墙面上一幅幅摄影作品,一看就是摄影师的家。
“这台是我最早的一台双镜头海鸥相机,时不时要拿出来打整一下”,坐在书桌前的张西南说。书桌上除了这台老爷相机,还有一套专业的数码相机,张老师正在给相机做“保洁”。

张西南,成都人。1978年开始爱好摄影至今,40年间拍下了数万张底片。
1978年,张西南的父母为支持他摄影,一家人省吃俭用凑了80多元买相机的钱,当年,80多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讲是一笔“巨款”了。
从张西南在成都春熙路排队买了第一台“海鸥”4B照相机,开始“弃画玩机”扎入业余摄影,摄影成为他前行的力量,从此,也将镜头对着生他养他的这片沃土——成都。

张西南的第一台海鸥双镜头相机
40年间,张西南的相机从80多元的双镜头海鸥相机到今天全套数万元的数码相机,无论是从当年使用黑白盘片、小药袋、简陋暗房、彩色胶卷,隔三岔五进卫生间冲印照片,还是到现在使用无底片数码时代,他都初心未变,镜头始终定格于身边普通人的喜、怒、哀、乐和成都日新月异的变化。

张西南的相机从80多元的海鸥相机换到今天几万元的全套数码相机。
张西南崇尚纪实摄影,擅长跨年度拍摄某个题材。他是铁路子弟,自己也是铁路人,对铁路有很深的感情。一组《成都火车站》拍摄跨年达到36年之久。从第一张老照片看,1983年火车站候车室还是简陋瓦房,现在我们看到的候车大楼还在建设中。张西南说,火车站是我们认识一个城市的起点,也是告别一段记忆的终点。火车站就像是一把历史的钥匙,打开了一座城市的大门,他会把火车站一直拍下去。这类“长线”作品,张西南拍了很多,《成都火车站》只是其中的一组。
5月10日,张西南选了3张成都的老照片,邀请封面新闻记者一同去现场看看,当年所拍老照片的地方发生的变化。

5月10日,成都蜀都大道总府路。张西南在用老照片对比拍。
“这是1983年拍摄的成都钟楼,前景是喷水池,不过只是喷水,不像现在是音乐喷泉”,张西南在天府广场拿着老照片介绍说。天府广场的前身是人民南路街心花园,1997年街心花园两旁的永靖街,东鹅市巷的平房拆出后,建成了今天的天府广场。钟楼是成都的地标建筑,也是老成都人不灭的记忆。成都人约人都爱说,在钟楼等。钟楼在2010年拆除,原址修建的四川大剧院刚刚落成,将成为成都的新地标建筑之一。
80年代的蜀都大道总府路,道路两边没有几座高楼,1986年张西南站在商业场楼顶上拍了一张总府路的照片。

张西南的底片带都打印有拍摄时间,地点等资料。
当年商业场算是“高层”建筑了,站在楼顶都能看见天府广场的钟楼。
今天,在春熙路过街天桥上,拿着老照片对比着拍照的张西南说,拍这张照片时,还没有蜀都大厦。现在再到商业场楼上也没法拍到当年的角度。如今,蜀都大道两旁高楼林立,成都真是“长高”了。
太古里是成都网红打卡之地,太古里的前身是纱帽街、糠市街等小街小巷。时光倒回,在张西南1987年拍摄的西糠市街老照片中,这是一条很窄的小街,有许多卖汽车配件的店招,这是改革开放后在这一片区形成的汽配一条街。2005年后纱帽街、西糠市街等街道陆续拆迁,改造后的老旧城区,如今成为成都最时尚的街区。

张西南把重要的底片,都精心整理成册。
时光流逝,物事变迁,40年间,张西南不论是用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,拍下了数万张照片,定格了时代的进步,城市的变化与发展,人们生活走向富裕。
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,作为成都本土摄影师张西南,最大的心愿就是出一本讲成都故事的画册,也算为成都历史留一个符号。 

电话:+86-0000-00000
邮箱:987654321@qq.com
地址:北京省丰台市
Copyright © 北京路风摄影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111111号